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計劃與目標

中國航天事業可以追溯到1956年,中國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,是現在國家航天局的前身。 經過50多年的發展,中國已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。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北斗導航,從第一枚運載火箭到首次載人航天,從天宮一號到嫦娥落月,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

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歷史

1956年10月8日,國防部第五研究院(簡稱國防部五院,錢學森任院長)正式成立,標誌着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、航天事業。 1958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了人造衛星研發進程,1964年12月,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,趙九章向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上書,建議加速發展人造衛星工作,1965年8月,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,原則批准了中國科學院《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》,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。 人造衛星 從1970年4月24日,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,至2013年初,中國已成功自主研製並發射140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。 2012年12月27日,中國自主建設、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。 運載火箭 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,「長征」系列運載火箭連續46次發射成功。新一代運載火箭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,120噸級推力的液氧/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研製進展順利。 載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,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。2003年10月15日,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。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,中國的神舟六號飛船實現「兩人五天」的載人航太飛行。2008年,神舟七號飛船將三名太空人翟志剛、劉伯明和景海鵬帶入太空,其間翟志剛實現了中國的第一次太空漫步。 2011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了首個試驗型空間站天宮一號,並成功完成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。 探月工程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球登陸成功。2014年11月1日,嫦娥五號T1從月球軌道返回。 深空探測 2012年12月13日16時30分09秒,嫦娥二號在距地球約700萬公里遠的深空掠過小行星4179,最近距離僅為3.2公里,飛掠時速高達10.73公里/秒。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小行星進行探測,中國也成為繼美國、歐空局和日本後,第四個對小行星實施探測的國家或組織。 有關測控數據表明,截至2014年年中,嫦娥二號已經突破了1億公里深空。